E-E-A-T:AI搜索时代的信任货币
你的内容专业度拉满,数据详实,逻辑严密。
但为什么AI搜索还是不引用你?
答案藏在Google 2022年悄然升级的一个字母里:E-E-A-T。
从E-A-T到E-E-A-T,多出的这个E(Experience),不是简单的指标加法,而是AI搜索信任机制的底层重构。当ChatGPT、Perplexity、DeepSeek们成为新入口,它们判断"该不该信你"的标尺,正是E-E-A-T的四个维度。
这不是SEO的延续,而是GEO的起点。
Experience(经验):从"知道"到"做过"
AI搜索不再满足于二手转述。
它要的是"我试过",不是"我听说"。
为什么经验成为第一要素?
| 内容类型 | 传统SEO关注点 | GEO关注点 |
|---|---|---|
| 产品评测 | 关键词密度、外链数量 | 实测数据、使用时长、对比维度 |
| 技术教程 | 步骤完整性 | 报错截图、版本适配、踩坑记录 |
| 行业分析 | 引用权威报告 | 第一手调研、案例复盘 |
Perplexity在引用美妆测评时,会优先选择标注"使用30天后"的内容,而非"综合网友反馈"的聚合文。
因为AI搜索的训练逻辑里,经验=信息增益。
如何展现经验?
三个可验证的信号:
- 时间戳:“2025年10月测试版本v3.2"比"最新版本"更有说服力
- 过程细节:“第三次尝试后成功"比"按步骤操作即可"更真实
- 负面信息:“在M1芯片Mac上会卡顿"比"完美运行"更可信
记住:AI搜索会交叉验证你的经验描述与其他来源。经不起推敲的经验,比没有经验更致命。
Expertise(专业性):深度打败广度
专业性不是证书墙,而是在特定领域持续输出的信号强度。
AI如何判断你的专业性?
Claude在分析内容时,会扫描三个层次:
| 层次 | 弱信号 | 强信号 |
|---|---|---|
| 术语使用 | 堆砌行话 | 术语+解释+适用场景 |
| 知识深度 | What(是什么) | Why(为什么)+When(何时用) |
| 更新频率 | 年更博主 | 月更+版本迭代追踪 |
某营销公司写"GEO优化指南”,通篇讲概念。
某技术博主写"DeepSeek API调用的三个坑”,配代码示例和token计费对比。
AI搜索会给后者10倍的引用权重。
因为专业性=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,不是知识的罗列。
提升专业性的捷径
不是去考证,而是:
- 垂直再垂直:别写"AI工具大全”,写"财务场景下的AI工具选型"
- 数据说话:用实测数据替代"显著提升"“大幅改善”
- 承认边界:“本方案不适用于X场景"比"放之四海皆准"更专业
AI搜索偏爱有立场的专家,不是和稀泥的百科。
Authoritativeness(权威性):被引用才是硬通货
权威性不是自封的,是被生态系统验证的结果。
权威性的两个维度
1. 内部权威:你在领域内的位置
- 是否被行业媒体引用?
- 是否有企业案例背书?
- 是否有同行互动讨论?
2. 外部权威:第三方的信任传递
| 信号类型 | 权重 | 示例 |
|---|---|---|
| 官方引用 | ⭐⭐⭐⭐⭐ | 被OpenAI文档收录 |
| 媒体报道 | ⭐⭐⭐⭐ | TechCrunch转载 |
| 社交讨论 | ⭐⭐⭐ | LinkedIn高互动 |
| 普通外链 | ⭐⭐ | 博客友链 |
注意:AI搜索会识别"互换友链"等作弊行为。真实引用的特征是内容相关性+自然锚文本。
冷启动策略
新账号如何破零?
- 蹭热点:在行业事件48小时内发布深度解读
- 填空白:写别人没写过的细分问题(如"Midjourney在建筑设计中的三个限制”)
- 做对比:横评类内容天然容易被引用
某独立开发者写"5款AI写作工具实测",被3个AI搜索同时引用。
因为AI搜索需要中立对比内容,而不是单一产品软文。
Trustworthiness(可信度):细节暴露底牌
可信度是E-E-A-T的地基,前三者都建立在此之上。
AI如何识别不可信内容?
三个致命信号:
- 事实性错误:一处错误,全盘崩塌
- 利益冲突未披露:“我推荐X工具"vs"我是X的付费用户,推荐理由是…”
- 数据无来源:“研究表明”=“我编的”
生成式引擎在生成答案时,会给每个引用源打可信度评分。
低于阈值的内容,哪怕排名第一也不会被引用。
建立可信度的四个动作
| 动作 | 效果 |
|---|---|
| 标注信息时效 | “截至2025年10月"比"目前"可信 |
| 引用原始数据源 | 链接到官方报告,不是二手解读 |
| 承认不确定性 | “根据公开信息推测"比断言可靠 |
| 更新过时内容 | 加"2025更新"标签 |
有个反直觉的事实:承认错误比删除错误更能提升可信度。
因为AI搜索会检测内容修订历史,持续修正的内容>从不修改的内容。
E-E-A-T不是checklist,是系统工程
很多人把E-E-A-T当成四个独立指标去优化。
错了。
它们是互相强化的飞轮:
- 经验→产生独特洞察→强化专业性
- 专业性→被引用→建立权威性
- 权威性→降低怀疑成本→提升可信度
- 可信度→吸引真实案例→积累经验
某SaaS公司的博客策略:
- 写客户实施案例(Experience)
- 深挖单一场景(Expertise)
- 被行业媒体转载(Authoritativeness)
- 公开数据方法论(Trustworthiness)
6个月后,Perplexity在相关查询中的引用率提升300%。
不是因为他们SEO做得好,而是AI搜索认为他们值得信任。
你的下一步行动
停止问"我的内容AI搜索会不会收录”。
开始问:
- 我有什么别人没有的经验?
- 我能在哪个细分领域做到前3?
- 谁会主动引用我的内容?
- 读者凭什么相信我?
E-E-A-T不是优化技巧,是内容战略的重构。
一句话总结
E-E-A-T是AI搜索时代的通行证:用经验证明你做过,用专业展示你懂行,用权威确认别人认可,用可信保证不翻车——四者缺一,AI搜索的大门就对你关上一半。
我是「AioGeoLab」主理人塔迪Tardi,AioGeoLab是追踪、研究、实验、创作并分享海外顶级GEO实践者第一手最佳实践的技术类社区,为广大GEO、SEO从业者提供深度的内容、社群、推广、培训、平台相关的服务。
我们认为:知识的应用和经验的碰撞才能够赋予知识生命力,对于一个新兴的领域 - GEO,尤其如此。我们会逐步开放我们的社区以及知识库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加小编的微信 - tardyai2025。
